藤席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藤席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古钱币专家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四海觅珍酬知己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7:56:11 阅读: 来源:藤席厂家

昨天,记者前往上海博物馆采访了享誉海内外的古钱币专家杜维善。 78岁的杜维善面庞清瘦,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像极了他的父亲杜月笙。

在杜维善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大批珍贵的“丝绸之路”古钱币和中亚古钱币之前,内地博物馆在这个领域的收藏和研究几乎是空白。自1991年起,杜维善已经先后7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总计2128枚,并且承担起为上海博物馆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作为顾问,他在上博的5楼还有一间办公室。

杜维善昨在上海博物馆谈古钱币收藏

勤工俭学当矿工

杜维善是杜月笙的第七子,但他日后的成长道路却完全是靠自己走的。

这位豪爽健谈的老人回忆道,1951年,父亲在香港过世时,留下了10万美元放在宋庆龄的弟弟宋子良那儿,用来分给所有几房夫人和子女。还有1万5千美元留给了那些生活困难的门生。杜维善随母亲移居到台湾,完成了中等教育后,又赴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留学的第三年,杜维善开始勤工俭学,到银矿当矿工,钻过矿井,画过图纸。

抵押房产收“半两”

杜维善毕业后回到台湾,做起了石油公司的地质师。有一天,杜维善到台北市北门邮局对面的二楼餐馆吃午饭,信步走上三楼,在一家古董店看见一枚五铢钱,引起了他的兴趣。当时杜维善不懂古币,就问店主:“这枚五铢钱是东汉的还是西汉的?”店主答道:“我分不出,你买回去慢慢研究就知道了。”就这样,杜维善开始了穷其一生的古钱币收集和研究工作。不久后,杜维善得知收藏家李东园手上有自己倾慕已久的古钱“半两”,便前去拜访求转让。李东园开价20万元新台币,后两人协议15万元。杜维善当时薪水只有1200元新台币,思前想后只能把自己居住的一栋价值30万元的房子抵押了出去。最终,杜维善的真诚打动了李东园,两人以1.5万元成交。“人家笑我是神经病!”

四海觅珍酬知己

杜维善说,在收藏钱币的经历中最难忘的事是,当年上博馆长马承源看到他收藏的“丝绸之路”古钱币时说:“我今天开了眼界。”

当时,杜维善询问上博有多少“丝绸之路”的古币,马承源回答说:“只有一枚,还是从新疆艰难借调来的。”杜维善暗地里下了捐赠的念头。

1991年,杜维善将第一批367枚中亚古币捐给上博后,他的收藏便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上博还缺什么,我就到世界各国去找。”“捐之前什么都收,捐之后开始根据中国到中亚去的游牧民族所创立的帝国这个思路进行重点收集,主要是塞人、大月氏、嚈哒和西突厥。”

杜维善说自己常在香港、美国、欧洲、巴基斯坦淘古币。最令人骄傲的一枚是蒙古帝国时期的成吉思汗金币,钱背外圈的铭文清晰记录了“金币于618年制于伽兹那”,并有“汗中之汗、最伟大、最公正、成吉思汗”字样,极其罕见。

杜维善的钱币收藏研究走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譬如“半两”“五铢”“开元通宝”这三大类是中国断代最棘手的钱币。杜维善写的一系列著作如《半两考》《开元通宝系年汇考》等在这个领域颇具权威性。

中亚古钱币的收藏研究对中国人来说难度颇大,不仅对这个领域的历史要有深入研究,还要了解相关语言文字,与国际学术界、收藏界进行广泛交流。“好在杜先生语言天赋高,中国话会各地方言,外语则英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都通。”他的学生、上博年轻专家王樾说。

父亲遗物赠历博

“我每年都要到上博来。这次还去了西安与‘钱友’们聚了聚。明天就要走了。”杜维善邀请记者到温哥华去跟他聊天,“就住在我家里。我们那里有一批老华人,天天跟你讲精彩的往事。”似乎为了证明他的话,他给记者讲了一个“从来没人知道”的故事:那一年,美国默片影帝范朋克到杜公馆来,吸了两筒大烟后,兴致颇高地要演京戏。他穿上了戏服,就是没有合适的靴子,因为洋人脚太大。大家想不出办法,去问梅兰芳。梅兰芳出了个点子,到寿衣店去买双靴子。“侬讲梅兰芳有意思

其他织机

包装设计价格

二苯砜价格